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生天地
首页» 学生天地» 学生活动» 【暑期三下乡】 文化古韵犹存,朱仙古镇长兴
 

【暑期三下乡】 文化古韵犹存,朱仙古镇长兴

经管学院赴朱仙镇调研队

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文/孔俊晴 图/刘益溦   发布日期:2018-08-13     浏览次数:

     

【“三下乡”系列报道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共青团改革方案为指引,积极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学以致用,以优秀实践成果和最美青春梦想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我院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的学生队伍共计79支,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队将通过新闻稿、访谈记录稿等形式进行全程宣传。

经济管理学院赴朱仙镇调研队在中国四大名镇之首--朱仙镇的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调研队员受到深厚文化古韵的冲击,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和独特魅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领略到为传承不遗余力贡献自己力量的匠人们的努力。

赶路者诚,星光不负

朱仙镇木版年画大师张继中在采访中讲到,1992年,他开始接触和学习这门手艺,在这将近三十年里,他在自己的实践和打拼中为朱仙镇谋划出路。张继中先生是朱仙镇万同老店木版年画作坊的第六代传承人,万同老店年画作坊从事年画生产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而今天的他也拥有与年画和民间艺术有关的诸多头衔。其父亲年画老艺人张连生也是将匠心发挥到了极致。调研队赶到时,老人在中午烈日当头之际仍然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电扇和空调消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70多岁,头发花白,却毫不懈怠。正是由于这些大国工匠的精雕细琢,无私付出,中国的文化才能传承至今,亘古不变。

有心人志,众志成城

调研队还拜访了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封朱仙镇年画艺术馆馆长任鹤林先生。同样是60多岁的老人,作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和守望者,也是尽心尽力。据任先生所说,他省吃俭用,供年画老艺人创造出好的作品。有的时候,他从开封去郑州参加采访,凌晨一两点才回来,虽本身患有严重心脏病,却不遗余力奉献自己。2006年,任鹤林先生自己出资,在书店街办起的“开封年画博物馆”,并且免费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他整理了大量开封年画的资料,堪称国内第一人,任先生先将借阅、收集的年画复绘,再组织艺人进行复刻,耗尽心血,为培养年画传承人不断努力。所有的传统文化艺术都必须有继承,只有有了继承,才能有传承。

瑰宝文艺,历久弥新

朱仙镇木版年画从唐宋时代出现,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在时间的长河中起起伏伏。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木版年画产业日渐式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文化渗入生活,更需要运用历史和人文来教化当代人思想,成就人的伦理道德。没有什么离得开人文,而人们也需要殚精竭虑为其谋发展,求出路。可以发现,有无数人在为木版年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心力,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自2017年进入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前景一片大好,在岁月中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新的时代更需要文化自信,对祖辈的文化有着坚定的信心,才能走得更加长久。

队员在年画一条街的合影

张连生老先生在刻板

任鹤年先生在为队员讲解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