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2日,在学院张会老师的带领下,2024级农业管理专硕学子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百村千户’专项调研”。
21日上午,调研团队首站抵达孟津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座谈会了解了孟津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和农业发展现状,了解了各街道(镇)在孟津的区位及农业特色优势,解码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孟津实践,为此次调研奠定坚实基础。孟津区,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素有河图之源、六朝帝京、邙山福地、黄河明珠之美誉。截至2024年末,孟津区常住人口为48.48万人,下辖6个街道、9个镇。
座谈会结束后,学子们随即走进该区朝阳镇卫坡村。该村以华创集团为龙头,构建“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温室大棚、集体经济项目绿意盎然,古村落文旅在专业团队运营下焕发新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前。配套的冷库仓储、特色种植夯实农业根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力,形成“农业+电商+物流”复合业态。调研团队通过座谈交流、参观村史馆与入户调研,详细记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鲜活实践。
21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了朝阳镇南石山村。作为唐三彩文化发源地之一,该村以唐三彩产业为核心,把千年非遗技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在当地村干部的村情介绍与参观唐三彩博物馆的过程中,学子们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路径,从原料甄选到工艺创新,从传统摆件到文创产品,唐三彩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通过入户调研,学子们进一步掌握非遗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具体成效。随后调研团队走进朝阳镇石沟村。一进入村落就看见该地鲜切花种植基地繁花似锦,车厘子种植园生机盎然,两大特色种植产业撑起乡村经济的“半壁江山”。通过听取当地村干部的村情介绍与入户访谈,学子们实地察看种植技术应用、市场销售渠道等情况,记录特色农业从“田间”到“舌尖”与“指尖”的全链条发展经验。
22日上午,调研团队抵达该区麻屯镇董村。该村以奶牛养殖业筑牢农业根基,以工业制造业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农业稳基、工业强村”的协同模式。在村情介绍与入户调研中,团队聚焦工农产业资源共享、就业联动等机制,详细收集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发展的一手资料。
22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麻屯镇杨岭村。该地漫山的樱桃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樱桃种植业成为了当地产业的核心,通过品种改良、品牌打造、电商销售等方式,让“小樱桃”成为“大产业”。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家中,调研樱桃种植技术推广、市场对接等情况,感受特色农业带来的乡村蝶变。
两天的调研行程紧凑高效,同学们顶烈日、冒酷暑,从村委会座谈到田间地头考察,从村史馆探访到农户家中访谈,收集大量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一手数据。张会老师总结到,从卫坡村的文旅创新到南石山村的非遗传承,从石沟村的特色种植到杨岭村的品牌突围,孟津实践为此次调研活动提供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鲜活注脚。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田间地头的调研数据转化为学术成果,把论文写在黄河流域的大地上,用专业学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