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农村金融研究所» 所内动态

罗剑朝教授携众弟子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

作者: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8-30

8月23日至25日,第十三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论坛以“中国农村金融:70年回顾与新时代发展”为题,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业农村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历程,并对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未来30年的农村金融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也是围绕农村金融改革的一场思想激荡的盛宴。

image.png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在论坛上表示,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的基础。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包括,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并在新产业、新业态创新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绩,乡村产业进入到绿色产业阶段,脱贫攻坚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农民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张红宇在谈到金融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时表示,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改变,金融供给一定也应该随之改变。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变化体现在金融需求量在增加(主要指小额金融需求变为大额需求)、短期需求变为中长期需求以及单一需求变为多元化需求。而供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机构改革的创新(即农村金融机构的多样性呈现)、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创新和服务的多维创新。张红宇建议,农村金融支撑产业发展需要思路上的改变,包括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金融环境急需优化,机构与产品创新要有持续性以及金融服务有待提升等。

image.png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广文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未来农村金融的需求主要也来自产业振兴。而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包括传统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基础上的创业需求、延长产业链基础上出现的新主体、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和技术升级、产业集群的培育与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以及特色小镇建设。何广文同时建设性地提出了产业振兴的“六大模式”,包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延伸产业链模式、工商资本推动型模式以及“农业+特色小镇”模式。

何广文还在论坛上表示,乡村振兴战略中,普惠金融需求的特征鲜明。他首先对普惠金融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普惠金融是让那些没有享受到和没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群体,在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有机会、以合理的成本且有尊严地、持续性地获得金融服务的一种格局。何广文强调,作为普惠金融的对象之一的农村弱势群体需要的是机会,也就是能够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机会,机会比成本更重要。

针对于此,何广文认为,一方面,从县域总量上来看,金融供给是很充分的;另一方面,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较多的农村用户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是基于普惠金融理念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上述问题,就需要把市场化选择与社会责任的发挥有机结合起来,把政策性指引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冲突问题处理好,把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金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此外,在移动互联时代,金融规则正在被改变的背景下,还需要把握好金融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和保障。

何广文强调,农业产业投资期限长,短期很难看到回报,农村普遍缺乏法律意义上规范的抵押物,因此,仍然属于普惠金融服务的范畴。满足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更多要从需求方角度考虑。未来金融服务应该是依托大平台、采取大连接的方式,在“数据为王”的背景下,金融服务的效率与成本问题将会考验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能力。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吴军认为,要发展新时代的农村金融,首先要从农村金融的内涵变化入手。他建议,农村金融的内涵应指向县域金融,这也是支持产业发展、城市化建设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致。同时,农村金融的内涵应该尽快丰富和完善非信贷服务内容,这也是新时代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沛表示,需要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政策体系,顶层设计需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同时,需要推动农村金融的立法,解决部门间政策的割裂问题。此外,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直接融资市场,改变单一信贷服务的局面,让债券、期货、股权等投资性手段多维度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贤建议,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她认为,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虽然,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这不能否认其对金融变革的积极推动作用。金融科技创新本身就是“双刃剑”,在带来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这就需要强化监管措施。同时,金融科技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但弱势群体可能也会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数字知识普及的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剑朝提出,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既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又要在抵押品问题上创新,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此外,需要结合保险等手段,解决好风险管控问题。他还建议培育乡村银行家,即既懂农业农村、又懂金融的银行家。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林乐芬建议,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力度。她认为,产业振兴有赖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做强做大,经过调查研究,“融资难”并不是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问题。当其逐渐形成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状态后,其抗风险的能力是最主要的短板。因此,农业保险的创新对于农村金融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更为重要。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