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来源: 南农新闻-NJAU NEWS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8-24
8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农经教指委农村金融学教研组主办、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承办,《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家杂志社协办,来自全国77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的260余位农村金融领域专家和师生围绕“投融资体制创新与乡村振兴”这一论坛主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为攻克“三农”难题、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8月18日上午的开幕式由金融学院副院长周月书教授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戴建君致欢迎辞。他感谢农村金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我校农村金融学科实力的肯定与鼓励,并表示希望农村金融研究专家和学者通过本次论坛,收获更多前瞻性研究成果,以农村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开幕式后,论坛举行了两场主旨演讲,分别由河海大学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张兵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沛教授主持。
三位高校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温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马九杰教授依次为大会作报告。朱晶教授在题为《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国农业》的特邀报告中,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展示了中国农业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剖析了中国农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降本为先”、“提高品质和附加值”等解难新思路;温涛教授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历程和演进逻辑,认为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表现出非均衡性、不确定性及行为主体非理性的特点,未来需要基于行为主体建模把握其动态规律,为整体制度设计提供依据;马九杰教授以农地抵押融资局部试点为研究切入点,揭示了试点初衷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的效度问题,并从法经济角度分析了土地流转类型与农地使用权抵押效力的差异性,提出“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抵押功能”的修法建议。
两位农村金融实践专家——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非执行董事汪小亚,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彭博,从自身业务角度出发,各自发表了题为《农村商业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蚂蚁金服农村金融实践》的报告。汪小亚在特邀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农商行回归本源对于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性,并针对整体和上市农商行分别提出创新性发展思路;彭博在报告中展示了“蚂蚁金服”为消除农村金融痛点、解决长尾客户难题所提供的三代进阶有效举措,即:“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和数据化平台模式。
据悉,本届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131篇,经评审录用64篇,根据其研究主题设立了4个分论坛。8月18日下午至19日上午,四个分论坛平行展开,以“农村家庭金融”“农户金融行为”“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农村金融与反贫困”“农村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农村家庭金融”为中心议题,师生同台分享交流,32位专家学者对汇报论文进行现场点评。
8月18日晚,论坛特设杂志社社长专场报告,《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社长李玉勤在报告中就“论文如何科学选题和规范写作”提供了建设性指导。
8月19日上午,新设主题为“乡村振兴进程中普惠金融实践与创新”的专场论坛,邀请到省联社办公室副主任、各地方农商行领导、公司董事长等农村金融领域实践专家6人作为嘉宾参与经验分享,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龙耀教授担任主持。
8月19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主持了闭幕大会报告。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熊徳平教授以《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理论逻辑与分析框架》为题,就不同语境下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市场竞争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理论主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教授发表了题为《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报告,强调需要更加夯实与农村金融有关的基础理论,更加关注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方式、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途径和农村金融文化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等问题;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明贤教授在其所作报告中指出金融科技下乡的工具价值、实现困境和解决方式;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正平教授基于在青海省8个区县的调研经历,对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作出深刻思考,认为需要明确地方政府介入的边界,更多发挥市场在金融服务普及推广方面的作用。
论坛闭幕仪式上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和单位的21篇论文获评优秀论文,何广文、马九杰、熊徳平、陈东平教授为获奖论文作者代表颁奖。山东财经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家传教授论坛总结中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期望。
编辑:魏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