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寒教授合作的成果“Contribution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olicies to China’s land carbon balance”,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岳超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朴世龙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聚焦于中国自1970年代末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通过量化评估这些工程对陆地碳汇的贡献,为理解土地管理在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动态全球植被模型ORCHIDEE-MICT-GLUC,该模型在纳入多种管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扩展,特别增加了森林火灾对林龄动态的影响模块以及森林凋落物收集模块。通过构建“有政策”和“无政策”情景,对比分析了生态恢复工程中各项土地管理措施对碳汇增量的贡献。
研究结果显示,在2001-2020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无政策”情景下呈现为碳源,而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有政策”情景下则转变为强碳汇。其中,约72.7%的碳汇增长归因于土地管理,包括植树造林、减少木材砍伐、森林防火和草地禁牧等措施。特别是植树造林,其碳汇效应显著,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南、西南和东南等地区,这些区域也是我国大规模造林的核心区域。此外,研究还发现,环境变化对陆地碳汇也有贡献,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增长,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植树造林高度一致。而气候变化则对陆地碳汇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由西南和华北地区降雨和空气湿度减少所主导。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为中国生态恢复工程的科学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参考。
该项研究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项目(2022QZKK01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B3907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473111)等资助。该项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院交叉学科研究取得新进展,也是学院跨学科交叉团队建设的重要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