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康诗佳、张翼凌两位老师带队,16名2024级农业管理专硕研究生参与的调研团队,前往陕西省岐山县、长武县、蓝田县,开展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百村千户’专项调研”活动。
调研团队深入三县9镇27个行政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系统开展田野调查,获取黄河流域中上游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第一手数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扎实的实证支撑。此次调研聚焦土地流转、特色农业、生态移民等关键领域,形成“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资源型村庄转型困境等几类典型案例,构建起涵盖种植结构、经营模式、生态效益的多维数据库。带队教师康诗佳老师表示:“此次调研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学术实践,更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通过沉浸式田野调查,学生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黄河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西农智慧。”
调研团队抵达岐山县益店镇妙敬村后,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陪同下开展实地考察。通过走访规模化粮食种植示范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及智慧农机服务站,系统了解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村支书介绍:“得益于土地流转政策的有效实施,我们实现了零散地块向集中连片耕地的转变。目前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80%,降低亩均生产成本,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调研组成员手持专业记录本,重点围绕“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展开深度访谈,系统记录“保底分红+二次返利”收益分配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通过实地观测联合收割机作业流程,同步采集机械化生产效率数据,为后续分析规模化经营效益提供基础素材。
六天的调研让团队成员收获颇丰。2024级农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庞佳说:“从岐山的规模化收益到安华村的种植困境,每一份问卷背后都是真实的乡村图景。以前在课本上读‘农业现代化’,现在才懂它要跨过多少坎。”正如带队老师张翼凌老师所言:“实地调研不是简单填问卷,而是让研究生在泥土里扎根,把论文写在黄河岸边的田垄上。”
据悉,此次调研是学院第四年开展黄河流域专项调研,不仅为黄河流域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动态数据,更通过“沉浸式”田野教学,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下“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种子,为后续开展针对性政策研究和智库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彰显了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