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管理学院张寒教授课题组在土地利用领域中文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发表了题为《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刘康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寒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过去半个世纪,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中有相当大比例来自土地利用活动;除了高排放外,土地利用表现出的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成为大势所趋。黄土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体区域,也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近年来,该区城镇化发展进程迅速推进。但随着城镇空间快速扩张,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持续增加,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人口、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与以粗放和激进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是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一体的城镇化,有助于要素优化配置,进而可能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产生积极影响。那么,新型城镇化能否提升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有何异质性表现?
为回答上述问题,论文借助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进行科学测度,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5个维度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能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这一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撑。新型城镇化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异质性,表现为该效应在大规模及资源型城市中发挥更为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文章认为黄土高原应扎实推进以高效集约、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助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碳转型。
该研究得到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项目(F1010221001);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2JK0235;23JK0001);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024ZC-YBXM-177)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