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术科研
首页» 学术科研» 【科研新进展】张蚌蚌副教授在耕地细碎化治理与农田建设领域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张蚌蚌副教授在耕地细碎化治理与农田建设领域取得新进展

来源:   作者:程文景   发布日期:2024-12-12     浏览次数: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创新培育团队”张蚌蚌副教授在国际土地利用领域权威期刊《HabitatInternational》发表了题为“Impacts of ‘One Household One Plot’ and ‘One Village Group One Plot’ fragmentation consolidation models on cultivated land use transi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human-land system”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一户一田”和“一组一田”细碎化整治模式对耕地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博士研究生牛文浩为论文第一作者,张蚌蚌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图片123.png

“一户一田”和“一组一田”细碎化整治对耕地利用转型影响的理论框架

耕地细碎化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难题之一,耕地细碎化整治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以及转型要素互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该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一户一田”与“一组一田”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为案例,基于人地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了耕地细碎化整治对耕地利用转型影响的理论框架,从空间转型、经营转型、要素转型、功能转型四个维度衡量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及效应,基于案例解析和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量化并比较了两种细碎化整治模式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探讨了细碎化整治模式下耕地利用转型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一户一田”与“一组一田”两种细碎化整治模式均实现了“自上而下”政府支持农田工程建设与“自下而上”经营主体开展连片化规模化经营的有机结合,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创新尝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产权重组、耕地流转、农田工程与地力提升的结合,两种模式均有效破解了耕地细碎化问题,进而引发资本、技术和劳动等要素的联动转型升级,助推耕地利用转型。相较于“一户一田”模式,“一组一田”模式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助推作用更加显著,但“一组一田”模式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经济与人力成本,各村庄需根据其人地关系、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模式。论文成果对我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为其他国家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提供借鉴。

近年来,张蚌蚌副教授在耕地细碎化治理与农田建设领域持续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其中历时10年完成的“耕地细碎化整治的理论模式与效果评价”集成成果,荣获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67、42171289),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ZDLNY02-01)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7397524002522

编辑:程文景     终审: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