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生天地
首页» 学生天地» 学生活动» 【暑期三下乡】普及绿色低碳种植 普惠社会民生保障
 

【暑期三下乡】普及绿色低碳种植 普惠社会民生保障

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王林杰 李敏 于瑞/文 孙琳 徐明庆/图   发布日期:2019-08-12     浏览次数:

     

【“三下乡”系列报道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一懂两爱”的学科情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我校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我院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的学生队伍共计54支,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队将通过新闻稿、访谈记录稿等形式进行全程宣传。

8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种植业碳效率调研队先后走进周至县青化乡杏园村和上阳寨村,深入田野乡间,感知农户心声。

在一路走访农户的过程中,调研队员发现,大多数的农户对低碳种植并不了解,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区别联系和审核标准更是知之甚少。从当地农户的认识现状上来看,要切实推进低碳农业发展,首先要清除农户对低碳农业概念认知上的障碍。

在生产方面,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大多数的农户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较多,而由于施用量大,不易促进作物生长、运输需要大卡车等原因,有机肥的施用情况在当地并不理想。为宣传推广低碳农业,调研队员们告诉农户,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还会破坏物种多样性,应尽可能减少其使用量,避免造成土壤板结、老化的后果,从而抑制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

在青化乡杏园村和上阳寨村,当地农户告诉调研队员们,猕猴桃销售大都依靠客商上门收购。具体过程为,客商提前对猕猴桃品质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评估结果进行单方面初步定价,与农户经口头协议商定价格后,客商再雇人上门采摘,最多一天就要全部采摘完毕。

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当地农户们大多都会将猕猴桃全部卖给客商,销路较好,而电商这类兴新的销售模式在两村的发展还并不理想。中务农的主要为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虽然普遍具有初高中学历,但对于网络上的新兴事物了解甚少,更加难以尝试通过淘宝、微信、天猫等渠道进行农产品销售。在农户们看来,与客商之间直接交易的传统贸易模式更为稳定。

在了解当地农业种植状况并进行低碳农业种植知识的推广后,调研队员们又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普惠民生保障状况。队伍发现,当地的个体农户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大部分为家庭个体负责,人力成本较低,但如开花期对花、授粉的环节,农户可能会因为时间问题而雇人帮忙,费用在一千元左右。一位农户表示,家中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孩子需要上学,务农所得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缴纳学费,再加上如今外出务工的行情每况愈下,这样的农户大有“因教返贫”的趋势。

在医疗方面,村子里会统一收取医疗保险,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村民们带来的健康福利是农户们所能够切身感受到的。虽然村里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但如果孩子生病,大多选择直接去周至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因为新农合“兜底”保障能保证报销看诊费用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看病花费不会太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民们因病致贫的情况。

调研队员们向一位退休的教职工了解到,当地有一口深井,附近五个村组的村民生活都要依靠这口井,但是用水处理器只有一个,五个村组合用一个用水处理器的情况下,导致很多离用水处理器较远的农户享受不到净化过的井水,长期饮用较为污浊的井水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他希望当地村委会能够注意居民用水安全的问题,在村南村北各设置一个用水处理器,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清澈干净的饮用水。

从倡导农业发展转型到普及低碳种植理念,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到探索农村社会保障新思路,无不反映应着政府对乡村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队伍成员表示,希望能够与乡村发展潮流同行,深入基层研究,坚持民生优先理念,展示青春蓬勃的良好姿态!

丰收在望的猕猴桃田地

街头询问种植业碳效率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