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管新闻
首页» 经管新闻» 后稷经管讲堂(十一):机械化、雇工道德风险与绿色“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
 

后稷经管讲堂(十一):机械化、雇工道德风险与绿色“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

来源:   作者:黄绚 程文景   发布日期:2022-06-16     浏览次数:

     

6月10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举办2022年度经管后稷讲堂第十一场报告会,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徐志刚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方恺研究员在线作主题报告。经济管理学院朱玉春教授、徐家鹏副教授、张蚌蚌副教授、刘文新副教授、靳亚亚老师及硕博士参加了本次报告会,张寒教授主持讲座。

4c353e58481c429b868ba483e4708f1d.jpg

徐志刚教授首先提出三个需要且值得回答的问题,“规模化经营对土地产出率的影响如何?”、“我国粮食土地规模-单产关系的决定机制和逻辑是什么?”、“不同粮食的土地规模经济规律是否类似?”。基于以上问题,徐志刚教授提出我国土地规模-单产关系的争议,他表示,我国粮食规模-单产关系为非线性关系,机械技术和雇工劳动质量是影响规模-单产关系的条件。随后,徐志刚教授在构建机械化和雇工的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利用4个省16个县(市)32个乡镇128个村的1040户农户调研数据,对水稻和玉米两类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和雇工的影响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南方稻作区和玉米主产区既定耕地资源、技术等外部条件约束下,水稻规模-单产关系在1000亩内呈“倒U型”,玉米规模-单产关系则呈“倒N型”。最后,徐志刚教授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规模化经营及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5b1dd6b73f82451db490b0a8ba4cd597.jpg

方恺研究员以“绿色‘一带一路’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题,首先对“一带一路”地区人类活动的环境足迹进行评估,2000~2015年期间,“一带一路”地区各类环境足迹的总量和人均量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15年,BRI整体水、土地、氮和磷足迹总量最高值集中于农业部门,占比为46%~55%,碳足迹总量最高值为建筑业,占比19%。随后,方恺研究员对一带一路”地区碳泄露的影响机制和SDGs实现进程对环境足迹的影响进行分析。他提出,SDGs对环境足迹存在显著的协同和权衡效应,同一SDGs内不同指标对某一环境足迹可能存在协同和权衡效应。最后,方恺研究员对“一带一路”地区可持续发展分区管控问题进行阐述。他提出分区管控对策,即将BRI地区初步划分为绿色先行、重点开发、绿色转型和风险防控4类,而后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实施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研究结论将为未来我院师生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94333f3c2ebb4069a164812043331992.jpg

会议最后,与会师生就机械化、雇工道德风险与绿色“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热烈交流。本次报告会为我院师生把握最新理论脉络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借鉴,为今后的科研学习指明了新的方向。


编辑:程文景     终审:张寒